> 文章列表 > “消息日边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消息日边来”的出处是哪里

"消息日边来"这句词,出自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(汤坡见和、用韵为谢)》,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豪迈的词作。辛弃疾作为南宋的词人和忠臣,这首词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。"消息日边来"中的"消息"指的是边疆的军情和国家的动向,而"日边来"则形容消息的频繁和紧迫,体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安危的时刻关注。

在了解这句词的含义后,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,在当今社会,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即时获取,与古代相比有了怎样的不同?当我们收到一些"边消息"时,又会如何处理和应对?有时候,"消息日边来"也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焦虑,这时候如何保持心态的平和,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扰,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。

辛弃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,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激励意义。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"边消息"时,我们也应该以辛弃疾为榜样,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,从容应对各种挑战,既关心国家大事,又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和。

整体而言,"消息日边来"不仅是辛弃疾词中的一个片段,更是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。我们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平衡,既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动态,又要守护自己的内心平静,做到外达于文章,内修于精神。

“消息日边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消息日边来”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水调歌头(汤坡见和、用韵为谢)》。

“消息日边来”全诗

《水调歌头(汤坡见和、用韵为谢)》

宋代 辛弃疾

白日射金阙,虎豹九关开。

见君谏疏频上,高论挽天回。

千古忠肝义胆,万里蛮烟瘴雨,往事莫惊猜。

政恐不免耳,消息日边来。

笑吾庐,门掩草,径封苔。

未应两手无用,要把蟹螯杯。

说剑论诗余事,醉舞狂歌欲倒,老子颇堪哀。

白发宁有种,一一醒时栽。

作者简介(辛弃疾)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